各院系、各单位:
近日教育部启动了2019年度线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、社会实践三类国家一流课程遴选工作。按省厅分配的名额,独立学院每校可报4门,其中社会实践类课程不少于1门。
一、立项相关事项
申报范围、条件、标准等请参考《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(见附件1)、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、社会实践国家级遗留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》(见附件2)两个文件主要精神。关于三类课程的界定,说明如下:
1.线下课程。主要指以面授为主的课程,以提升学生综合能力为重点,重塑课程内容,创新教学方法,打破课堂沉默状态,焕发课堂生机活力,较好发挥课堂教学主阵地、主渠道、主战场作用。
2.线上线下混合式课程。主要指基于慕课、专属在线课程(SPOC)或其他在线课程,运用适当的数字化教学工具,结合本校实际对校内课程进行改造,安排20%—50%的教学时间实施学生线上自主学习,与线下面授有机结合开展翻转课堂、混合式教学,打造在线课程与本校课堂教学相融合的混合式“金课”。
3.社会实践课程。以培养学生综合能力为目标,通过“青年红色筑梦之旅”、“互联网+”大学生创新创业大赛、创新创业和思想政治理论课社会实践等活动,推动思想政治教育、专业教育与社会服务紧密结合,培养学生认识社会、研究社会、理解社会、服务社会的意识和能力,建设社会实践一流课程。课程应为纳入人才培养方案的非实习、实训课程,配备理论指导教师,具有稳定的实践基地,学生70%以上学时深入基层,保证课程规范化和可持续发展。
二、限项要求
按照文件要求,我校申报限额为4门课程,其中社会实践类课程不少于1门。
三、申报要求
1.推荐课程须至少经过两个学期或两个教学周期的建设和完善,取得实质性改革成效。在同类课程中具有鲜明特色、良好的教学效果,并承诺入选后将持续改进。
2.申报课程名称、授课教师(含课程负责人)须与教务系统中已完成的学期一致。
四、材料报送要求
1.申报材料包括:申报书(附件3)、说课视频(10分钟)和相关佐证材料,一式二份。申报书附件材料清单中有关视频的要求,可暂不提供。
2.请于12月13日前报送教务处,电子稿发至邮箱:35994447@qq.com。联系人:刘老师,联系电话:58589115。
附件:
1.《教育部关于一流本科课程建设的实施意见》
2.《教育部办公厅关于开展2019年线下、线上线下混合式、社会实践国家级遗留课程认定工作的通知》
3.国家级一流本科课程申报书(2019)
教务处
2019.11.28